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友天地>校史研究>详细内容

校史研究

南通师院附中校史概述(1960年~2006年)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1-01 16:55:39 浏览次数: 【字体:

南通师院附中创建于1960年夏。其时,南通师范专科学校为了建立教育、教学实习基地,与市教育局共同筹备,在东郊三里墩正式建立南通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当时被确定为全省61所五年一贯制试点学校之一。第一任校长由南通师专负责人赵景桓兼任,葛勇赴任副校长,具体负责学校事务。教职工20人,教师全部是师专60年首届毕业生。第一届共招收初中一年级四个班227名学生,除少数家住学校附近外,大多数来自本市城区、远郊及南通县的几个乡镇。学生绝大部分在学校寄宿。办学初期,全校师生艰苦创业,校风淳朴,办学成绩颇受好评。62年师专停办,同年10月学校改名为南通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6311月下旬改名为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由市教育局领导。72年开始招收高中学生。721月改校名为南通市第十一中学。81年暑假后高中停办,初中各年级基本保持在4个班的规模。866月恢复南通师专附中校名。90年创办美术特色高中班,成绩显著,社会声誉较高。“九五”期间市区教育区域调整时,被确定为普通完中地位。995月随着南通师专升格为南通师院,学校更名为南通师院附属中学。2006年暑假,在市区教育布局调整时,办学46年的师院附中与市三中合并,成为新的市三中的组成部分。

<>1960年1990年 办学基本情况

 在这30年里,校园面貌变化不大,办学设施也比较简陋,整个校舍大体呈倒“韭”字形,一条南北过道把校舍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边三排教室,西边几排办公室,教辅用房和宿舍。过道北端一长排房屋是食堂。校区南半部分是一块沙土操场。在如此简陋的校园里,共办了8届高中,毕业生722名;27届初中,毕业生近3800名。六、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因学校与当时的党校和后来恢复的师专毗邻,两校教工的部分子弟及邻近的原南通县的一些青少年在附中就读,故生源状况相对较好。在“文革”后的三届高中毕业生中有30人考取大中专,7人考入高等院校。其中成汉平考入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后任职于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大校军衔;成良考入解放军通讯工程学院;葛夕芳考取江苏警官学院,后任江苏省刑侦局党委书记、政委;侯文华考入南通工学院,现任南通大学学生处处长、教授。8081届高中毕业生张坚、成明被挑选进航空学院,成为人民空军飞行员。市区恢复重点学校设置后,附中有120余名初中毕业生考入通中、一中,79届初中毕业生单敬东、顾伟、张慰南、冯永伟同时考入通中,后均考入重点大学,有的出国深造。80届毕业生王曦,后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并于1990年、1993年先后获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硕士、博士学位。曾留学澳大利亚、德国。长期致力于载能离子束与固体相互作用物理现象的研究。200942岁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现任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另有近100名考入中等专业学校。校友冯国君、白荣华、黄进明、周振金在老山前线献出宝贵生命,被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

80年代初,因高中部停办,学校教师队伍调整幅度较大,近10位原高中教师调往市区完中,另有10几位原初中教师调往其它系统,又有近20位“文革”后毕业的大学生补充进来,学校教师结构更趋合理,素质明显提高。

88年丁冬梅等教师结合学生实际,重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掌握有效方法的教改探索获得成功。当年附中中考英语均分仅次于通中、一中,排全市第三位。89年初二(3)班顾建军、陆晔两位同学参加了全国首届中学生生物学知识竞赛,分获全国一等奖和南通市一等奖(指导老师杨瑞英),此类层次的奖项在市区也不多见。由于办学成绩在近郊中学里较为突出。徐虎副市长在全市学校干部会上对附中的工作给予表扬。8811月原国务院副总理,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谷牧亲临学校视察,听课座谈、题词勉励,彼时彼地,影响重大。

76年底,南通师专重新建校后,十一中即承担了教育、教学实习指导任务。86年学校恢复为师专附中后,指导师专各科实习生及体验生活的师专年轻教师更成为附中的常规工作,每年约承担师专实习生数的20%强。在多年实践中,附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实习指导工作规范:实习的目标、各阶段实习要求、实习操作流程、各部门实习责任等均有章可循。因实习指导质量高,深受师专师生的好评。这一套规范在1992年全国师专校长会议上予以推介。附中教师与师专相关系科的教师在长期的合作中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91年学校被原省教委确定为南通师专唯一的教育、教学实习基地。

90年,乘着全国师专校长会议将在通召开的东风,经各方投资,学校开始筹建两幢教学楼,从而结束了市区唯一一所没有教学楼的中学的现象,学校办学条件有所改善。

李国英、冒秀英两位老师作为师专首届毕业生,一直在附中工作到退休。把她们的美好青春和毕生精力献给了附中这片园地。

附中校办厂从80年向17中借资2000元,购置3台仪表车床起步,由最初生产电视机、收音机上的嵌件,发展为专事生产矿山采矿用电动机上的防爆器件的配件。鼎盛时期,厂里拥有100多台机器,130多名员工,产值近700万,利润近百万。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正常生产和良性经营。01年改制后,至今犹存。为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工福利做出贡献,其取得的成绩在市教育系统较为突出。沈青峰同志及张禄君同志为校办厂的兴盛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1年2006年  办学基本情况

1992年下半年,全国师专校长会议在南通师专召开,作为附中也接受了各地来宾的参观、考察,学校的实习指导、课堂教学、校园建设、特色办学、勤工俭学等作了全面展示,得到教育部负责同志和各位校长的好评。

但进入90年代后,受择校热影响,地处东郊的附中初中生源减少,且生源基础差,教学常在低谷徘徊。学校办学面临较大困难。为求得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附中的领导和教师经过认真思考,充分调研,决定创办普通高中美术特色班,并探索了一条“合格+特长”的办学新路。既保证作为普高生合理的文化知识结构,又充分发挥学生在美术方面的特长,帮助一批中等及偏下文化层次的学生叩开艺术院校的大门。戴炳泉、江华、张满生三位老师对创办美术特色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附中的特色办学在市内首创,在省内起步亦较早,且完全契合95年全国普通高级中学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多规格人才的需要,并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实际出发,要逐步实行办学模式的多样化,……还可以举办少量特色普通高中或特色班”精神。经全体师生努力,积多年特色办学经验,学校在特色班课程的设置、教材选编、训练辅导、考试评价及文化与专业的协调,报考院校的指导等方面自成体系,以其科学性,独创性著称。93年首届毕业生35人中就有葛萍、曹建忠、陆涌莉、秦建、朱琪、梁静、黄丽7人考入高校艺术专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次年又有王陆军等10人被高校艺术专业录取。此后参加省艺术专业统考达线率始终保持在90%左右,且层次不断提高。95届桑琦同学专业成绩为当年上海考区第一,后被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录取。96届陈峰同学专业成绩为当年北京考区第二名,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美院),成为继袁氏兄弟后, 12年间南通考入该校的第一人。未考上大学的同学大多也选择了与美术相联系的职业,如绣花、美容、服装设计、广告代理等。不少同学成为单位技术骨干。学校办学成果显著,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附中杯”中学生美术竞赛活动连年举办,961月在市文化馆举办的师生美术作品展览,产生较大影响,“美术特色高中办学的途径和方法研究”顺利结题,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

97年开始学校致力于加强内部管理改革,制定并实施多项改革方案,依法治校,逐步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学校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特色高中办学深得社会认同,并逐步恢复了普高文化班的设置。在90年代末市区教育区划调整时,学校确立了普通完中的地位,其影响是深远的。

新世纪学校抓住了新的发展机遇,2000年在高校扩招,普高升温的形势下,学校确立了“发展高中、做强特色”的办学目标,在做强美术特色品牌的同时,努力提高普高文化班的教学质量。为此制定了“有效提升中等及中等偏下层次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学业成绩”的办学方针,使教育教学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通过“青蓝工程”、“青年教师研究会”、校内两刊(《教育资讯》和《附中短波》)及连续八届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为青年教师钻研业务,锻炼能力,展示才华提供平台,加速培养青年教师,整体提高办学质量。由于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徐美华老师02年被选为首届师德标兵。04年毛萍、葛萍两位教师参加南通市第八届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武及课件制作竞赛,分获大市高、初中一等奖。2000年前后的5年间,教师在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近150篇,市政府督导室的领导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在一所规模不算大的学校中实属罕见”。

03年学校办学班级达24个,学生人数达1300人,在职教工数近百人,办学规模为历年之最。美术特色班由起初的一个班20多个学生,发展到仅高三一个年级就有8个班,200多个学生。2000年后连续四年本科录取率达70%以上。十多年间,学校向高等院校输送了近600名艺术人才,其中考入省内高层次艺术院系的有:南京艺术学院徐燕、马媛媛、刘音等7人;南京师范大学顾勤勤、孙晓欧、吴颖、陆蓉蓉、周桐等12人;南京林业大学陈宁、季飞、周佳、杨蕾等9人;江南大学徐晓礼、邵炜丹、胡晓丹、刘晓飞等9人。另有一批学生凭借着美术特长投身到社会物质和文化建设之中。由于办学的社会效益明显,在市内外影响较大,2002年学校被确定为南通市美术学科基地。2004年被授予“江苏省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科研基地”称号。其间,获上级有关部门各种表彰11次,如“南通市德育先进学校”(2001年)、“南通市艺术教育先进集体”(2002年)、“南通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3年)及“南通市文明单位”等。学校在2000年和2004年的市综合督导评估中均为优秀级。

“十五”期间,与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办学质量提高同步,校园建设也超常规的发展。02年新建一幢学生公寓,03年新建图书实验综合楼,校园面积达30.13亩。校舍总建筑面积由原来的6000平方米,扩大到12000平方米,并初步实现教学和管理设备的更新。与此同时,学校对操场、食堂、校门、车库陆续进行改扩建。校园绿化重新布局。短短几年,一个全新的洁净雅致的附中呈现在世人面前。

师院附中创办之初起点较高,中期作为师专教育教学实习基地特点鲜明,90年代后美术特色高中办学成绩显著。46年间,曾有约320名教工在此工作过,近万名学生从这里走向社会,2006年的合并,是社会变革和教育调整的必然。附中的历史痕迹将存留在人们的深远记忆里,铭刻在附中师生的人生轨迹上,书写在南通教育志的浩繁卷帙中。

南通师院附中历任校级负责人及校名变更一览

姓名

职务

在职时间

校名变更

赵景桓

党支部书记、校长

60.7

南通师专附中

葛勇赴

副校长

60.8~65.1

南通师专附中

徐超

副校长

62.2~73.9

南通师专附中

吴珩

副书记、副校长

62.11~73.1

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

王锦云

副书记、副校长

64.10~65.9

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

葛学海

校革会副主任

校长、副书记

68.5~78.9

90.12~94.8

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

南通师专附中(86.6)

张惠民

校革会主任、书记

70.12~80.3

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

王耘

校革会副主任

72.2~73.1

南通市第十一中学

单守桁

校革会副主任副书记

75.4~78.10

南通市第十一中学

杨鹏翥

副书记

校长

80.2

88.8~90.12

南通市第十一中学

南通师专附中(86.6)

曹长淮

副校长

校长

81.10

82.10~88.8

南通市第十一中学

南通师专附中(86.6)

张国祥

副校长

82.8~91.9

南通师专附中

顾洪彬

副校长

89.9~92.8

南通师专附中

许清林

副书记、副校长

92.8~96.8

南通师专附中

沈行恒

副校长

92.8~94

南通师专附中

王玉淼

副校长

94.12~95.8

南通师专附中

王鹤祥

副校长

95.8~97

南通师专附中

刘逢庆

校长、副书记

96.8~2000

南通师院附中(99.5)

何庆章

副校长

97.8~2006.5

南通师院附中

罗飞

副校长

校长、副书记

98.8

2004.8~2006.5

南通师专附中

南通师院附中

沙建华

校长、书记

2000.8~2004.8

南通师院附中

陈新荣

副校长

 2001.8

(后外借)

南通师院附中

陈光明

副校长

2002.8~2003.8

南通师院附中

徐婷

副书记

2004.8~2006.5

南通师院附中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