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友天地>校史研究>详细内容

校史研究

校园建设的历史和现状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2-29 17:29:27 浏览次数: 【字体:

1952年建校时,校舍建在校园的东北区,主要有二层楼房一幢,计38间,作办公室和宿舍用(此楼门窗、地板油漆成红色,教师们称之为红楼,后在1995年曾取名敬业楼);平房教室五幢,共15个教室;礼堂兼作餐厅一幢;厨房一幢,计4间;浴室一幢,计4间;传达室一幢,计4间。全部为砖木结构,质量较高。1953年建病员隔离室一幢,计5间,后改为宿舍。校门在校园西侧,校园的西南区是一片泥土空场,作操场用。一条道路向东通往校舍区。

1954年改为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时,校舍建筑总面积为2994平方米,从1955年起,校舍逐年增加,19551958年间,在操场北侧先后建成平房教室两幢共16个教室,音乐教室一个,后改作工友集体宿舍。1958年在学校东南角建学生宿舍平房一幢,计15间,次年又建一幢,计10间。先后所建两幢宿舍,均系购买民房旧料拆建,实为简易平房。

1960年—1961年间将“红楼”西侧的8个平房教室改建为混合结构的二层十六班教学楼一幢。至1961年底校舍建筑面积达6590平方米。

19641965年间在办公楼东侧建生活辅助用房一幢,计3间,(1983年经鉴定为危房,已拆除翻建);体育办公室及器械室一幢,计4间;还翻建了校外教工宿舍一幢,计3间(在延寿巷16号内)。

19661977年间,除在校园东南区修建了部分校办工厂用房及简易教工宿舍外,没有新建教学用房,原有学生宿舍也全部改为教工家属宿舍。

1978年,在操场北侧原平房教室东侧建二层四班教学楼一幢,后暂改图书馆用。

1980年起,根据学校总体规划,对校舍布局作了较大调整,一是将校门由校区西侧迁至北侧,新建了北大门和北传达室;二是1981年底在校区南侧河道之南征地0.9亩,作为对外通道之用,19821983年初,修建了荷载为汽一10吨级单孔桥一座,新建了南校门和南传达室,三是1982年填平了校区中部的河塘,修建了连接南北校门的中心大道(当时为简易砂石路面,19898月改为混凝土路面),使之成为学校各功能区分区布局的中轴线。中轴线以西的北半部为教学楼,由三幢教学楼组成,其中三层十八班教学楼系1983年新建,后冠名“博学楼”,南半部为运动场(包括3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球场等,系1983年修建,1989年跑道进行了大修)。中轴线以东的北半部为教学区,由办公楼仪器室、实验室、食堂组成,在此功能区内部分房屋当时由校办工厂使用,南半部为苗圃。

1983-1984年,校园东北围墙内侧新建厨房一幢,与礼堂东山墙连接,同时在办公楼东侧还翻建了二层楼一幢,底层作为食堂辅助用房,楼层做教工活动室和集体宿舍;在东西轴线东段原校办工厂大车间处,拆除部分厂房,新建阶梯教室一个。

1983年,校区东南的两幢平房宿舍经鉴定为危房,l984年由上级批准在校区西北角新建两单元五层教工住宅楼一幢。计20.1985竣工交付使用。1987年在该住宅楼南拆除了原有的平房宿舍,又建两单元五层教工住宅楼一幢,计20套,于1988年竣工交付使用。两幢住宅楼与教学区隔开,形成了独立的教工住宅区。(1993年下半年,根据市政府关于优惠出售公有住房的政策规定,全部出售给楼内住户)

1988年根据市人民政府规定,对学校所有的校舍办理了房屋所有权登记,经房管部门实地复测,领取了房屋所有权证,确定我校房屋建筑总面积为12715.17平方米(其中延寿巷16号内宿舍为140.24平方米),所有权证共26份,其中延寿巷16号为1份,号码为通政房字第10403316号;延寿巷18号内共25份,号码为通政房字第1040331825-1)至(25-25)号。所有证书存学校档案室。

19915月起学校在市政府和市星期六义务劳动组委会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校园东南区建造游泳池一座。为此,拆除了部分校办工厂用房,并在校内河道东、南两侧河岸砌筑石驳岸,至19927月,游泳池工程竣工,共建成21m×50m游泳池一座,更衣、淋浴用房一幢(底层为半地下车库,一层为男、女更衣室,二层为办公用房)、水循环处理房一幢。并经批准定名为南通市青少年游泳池,正式对社会开放。    1993年位于校园北大门西侧的原二层十六班教学楼经鉴定为危险房屋,经批准,分两期翻建五层教学楼一幢,底层为自行车库,一至五层共有普通教室30个、合班教室1个、教室休息室5个。一期工程于19949月竣工,二期工程于19958月竣工,先后交付使用,冠名为“求是楼”。在教学楼北侧建泵房,安装增压设备一套,从而解决了自来水压力不足的矛盾。

1994年起学校加大了校园环境建设力度,拆除了博学楼东侧的原用作图书馆的二层楼,先后建造了大道东侧及教学楼间的藤架、四方亭、喷池、雕塑等多处景点,南、北大门也先后进行改造,1996年被评为花园式单位。

1997年市国土规划局对学校土地面积进行复查,并正式颁发了国有土地使用证(证号为苏通国用(97)字第0150069号),确定我校土地面积为56582.2㎡。    19983-11月,学校按总体规划,拆除了在教学区附近的校办工厂车间及办公用房,建成科学楼一幢,冠名“宏宇楼”,内设化学、生物、物理实验室7个,语音及计算机专用教室4个,阶梯及电化教室一个。从而结束了学校长期无专用教学实验用房的局面。同时也将原配电房迁至校区最东侧。至此教学区的供电线路也全部由架空改为地埋。

199878月间,建造了连接两幢教学楼的二层连廊,连廊的建造既有利于交通疏散,又美化了校园环境。    19981999年初校园环境建设,主要项目有:砌筑了校内河道的石驳岸,在沿河一侧设栏杆、建花坛;修建了道路,使校区内的主要道路均为永久性水泥路面或马路块路面,其余则铺设水泥预制砖,沿主干道还安装了路灯,新建了宣传画廊。同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主要景点给予命名:不锈钢雕塑为“腾飞”,四方亭为“竞秀亭”,南大门标志柱为“倚天”,弧形藤架为“怡趣廊”。在科技楼门厅内设置了以“智慧•科学•理想”为主题的锻铜壁雕,从而大大增强了校园文化气息。

19992-5月在操场西北角拆除平房两幢,建音乐楼,并将其与体育器械室连接,形成一幢建筑,命名为“聆韵楼”。内设音乐教室、琴室及舞蹈教室,从而为学校音乐特色班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场所。

至此,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逐步形成了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人文景观,为把三中办成国家级综合高中示范学校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000年,省教育厅批准市三中涉外办学,“中澳英语实验班”开始招生。为了这所国际交流学校的需要,在游泳池东侧直至宏宇楼东北面,拆除了原健身房、阶梯教室、校办厂用房、仓库等,建起了中澳楼(友谊楼)学生公寓1号楼、学生公寓2号楼和综合3号楼(专用活动室、食堂)。四座楼合计建筑面积9892㎡,学校各项功能设施更加齐全。

2003年,拆除1952年所建的二层砖木结构的办公楼(敬业楼),动工兴建六层办公和图书综合大楼,2004年竣工交付使用,冠名为“崇德楼”,建筑面积为8421㎡(其中图书馆1436㎡)。

2009年操场翻建,铺设塑胶跑道和人工草皮,并在西侧建体育看台,建筑面积1060㎡。看台西侧新建了多个篮球场。与此同时,学校南北大门及南门广场做了新的设计和改建。南北中心大道再次翻建,大道两侧绿化重新布局。

2011年7-8月,为提高教学用房的抗震安全系数,对求是楼和友谊楼做加固处理,并对楼面重新装修,安装空调。

2011年,启动游泳池改建工程,将露天泳池改建成室内温水游泳池, 2012年初竣工

分享到:
【打印正文】